#【治验】
案1 王某,男,28岁,1981年8月10日就诊。
头晕,恶心呕吐,吐出痰水,其味发酸。舌白苔滑腻,脉象濡滑。暑热外受,痰浊中阻。用芳香化浊方法治疗。
佩兰10克(后下)藿香10克(后下) 半夏10克 枳壳10克 桔梗10克 炙枇杷叶10克 焦三仙各10克 茅根10克 芦根10克 香薷6克 川连6克 白芷6克(后下) 厚朴6克 竹茹6克
案2 陈某,女,31岁,未婚。
患者呕吐经年未愈,被诊为神经官能症。曾住院1年余,经中西医及针灸、按摩治疗均无效。诊时心烦急躁,夜寐不安,胃不思纳,恶心呕吐,甚则吐黄苦酸水,舌红苔白,脉弦细且滑,按之无力。久病中虚,正气不足,本当补土安中,但脉弦细且数,细为血虚,弦则主郁,数乃热象,故当先治其标热,俟热清则安胃止呕之法可用也。
灶心黄土30克(煎汤代水煎药)藿香梗10克 苏叶10克 苏梗10克 半夏10克 石斛10克 白芍10克 代赭石10克 竹茹6克 生石决明20克 生牡蛎20克 生姜3克
案3 刘某。
眩晕恶心,中脘跃动,呕吐较重,每日频作,七八日未停,舌白不渴,脉象沉伏。乃暑湿中阻,热郁于内,水饮与气机不调,升而无降。当以降逆和胃,逐饮定呕。
大豆黄卷10克 半夏10克 竹茹6克 青皮6克 陈皮6克 厚朴6克 佛手片6克 郁金6克 盐水炒砂仁3克 煨姜3克 白蔻仁1克 与太乙玉枢丹1克(两药共研细末装胶囊,分两次用药液送下)
案4 胡某。
恶心呕吐,舌白滑润。病由恼怒而起,肝木逆郁,脾土受克。当以降逆定呕,调和肝脾为法。
旋覆花6克 竹茹6克 枳壳6克 代赭石10克 半夏10克 香附10克 佛手片10克 生牡蛎20克 绿萼梅6克 白蔻仁末2克 与食盐2克(装胶囊,分两次口服)
按:呕吐之病机,总由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脾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腐熟,水谷入胃,脾主运化,化生气血精微;邪气入胃,困脾碍胃,脾不能升,胃不能降,脾胃受损,水谷不化,反助邪气,交阻于中。呕吐一病,必查有无邪气。寒、热、暑、湿、痰浊等邪最易入胃,导致呕吐之病生,肝气郁结,瘀血停滞,邪由内生,亦可阻滞脾胃,变生呕吐之病。治疗呕吐,除纯系虚弱,明查无邪之病家可用补益之外,祛邪外出,和胃降逆止呕之法,最为常用。白蔻仁末与食盐装胶囊,分次口服,这是北京四大名医之一的汪逢春先生常用于止呕的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