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甘仁医案———缩脚阴痰———本病可见于西医的骨与关节结核。
  天极 2024年09月24日 737 0
政墨健康专属文章

#高右 伤筋起见,变为缩脚阴痰,顶虽溃,未尝得脓,根脚肿硬疼痛,痛引少腹,小溲不利,腑行燥结,身
热晚甚,口有甜味,舌苔薄腻,脉象濡滑。蕴湿缩瘀,凝结厥阴之络,营卫不从,症属缠绵。姑拟益气托毒,化
湿通络。
生黄 (三钱) 茯苓皮(三钱) 炙甲片(一钱) 清水豆卷
(四钱) 当归尾(三钱) 福泽泻(一钱五分) 泽兰叶(一钱五分) 光杏仁(三钱) 桃仁泥(一钱五分)
赤芍药(二钱) 通草(八分) 象贝母(三钱) 苏木(一钱五分) 陈广皮(一钱)
外用九黄丹、阳和膏,并用金箍散、冲和膏,敷其四周。
二诊 伤筋起见,变为缩脚阴痰,肿硬疼痛,连及少腹,咳嗽则痛更甚,小溲不利,身热晚甚,舌苔薄腻。
蕴湿凝结厥阴之络,营卫不从,缠绵之症。再拟和营去瘀,化湿通络。
清水豆卷(四钱) 藏红花(八分) 福泽泻(一钱五分) 通草(八分) 当归尾(三钱) 桃仁泥(一钱
五分) 黑白丑(各八分) 泽兰叶(一钱五分) 生赤芍(三钱) 连皮苓(四钱) 炙甲片(八分)
大贝母(三钱) 苏木(一钱五分) 醒消丸(吞服,一钱)
三诊 缩脚阴痰,肿硬疼痛,上及少腹,下及腿侧,皮色不变,右足曲而不伸,寒热晚甚,舌苔薄腻,脉弦小
而迟。寒湿痰瘀,凝结厥阴之络,营卫不从,缠绵之症也。今拟阳和汤加减,温化消解,冀望转阴为阳,始能
出险入夷。
净麻黄(三分) 大熟地(四钱,二味同捣) 肉桂心(五分) 生草节(一钱) 炮姜炭(五分)
银柴胡(一钱) 白芥子(炒
研,三钱) 鹿角胶(陈酒化冲服,二钱) 醒消丸(吞服,一钱)

Unknown.jpg
https://img0.baidu.com/it/u=1497105716,1583851076&fm=253&fmt=auto&app=138&f=JPEG?w=667&h=500

流痰是发生在骨与关节间的慢性化脓性疾病。因其成脓后,可沿组织间隙流窜于病变附近或较远的空隙处形成脓肿,破溃后脓液稀薄如痰,故名流痰。属于无头疽之一种。流痰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患者常有肺结核病史。发病部位以脊椎为最多,其次为下肢、膝、环跳、踝,再其次为上肢肩、肘、腕、指等骨关节间。一般多单发。《外科医案汇编》云:“痰凝于肌肉、筋骨、骨空之处,无形可征,有血肉可以成脓,即为流痰。”本病的特点是好发于骨与关节,病程进展缓慢,初起不红不热,化脓亦迟,脓水清稀,并夹有败絮样物质,溃后不易收口,易形成窦道,常可损筋伤骨而致残废,甚至危及生命。因本病发病部位不同,尚有许多不同名称。如发生于脊背的,叫龟背痰;发生在腰椎两旁的,叫肾俞虚痰;发生在环跳部的,叫环跳流痰;发生在膝部的,叫鹤膝痰;发生在踝部的,叫穿踝痰;发生在踝关节者,叫穿拐痰;发生在手指骨节的,叫蜣螂蛀等。流痰病之侵于骨者,叫附骨痰;流痰之发于胸部者,叫鸡胸痰。名称虽异,但其病因、证候和治法及预后基本一致,故统称为流痰。
本病可见于西医的骨与关节结核。
WechatIMG55.jpeg
qrcode_for_gh_71ea9fb2fcb7_258.jpg

最后一次编辑于 2024年09月26日 0

暂无评论